Nuffnang code

Sunday, 24 November 2013

2013-09-30 [Info] 投资策略与结果

source: [nanyang]


财女风情:投资策略与结果


这篇文章提醒了非常重要的一点:用后视镜来评判投资策略到底是对还是不对。
所有买过股票的人,应该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觉:当股票赚的时候,觉得自己太天才了,投资策略太棒了,这样做下去绝对能比肩巴菲特,年收益20%又算啥?
可能当自己投资大亏的时候,觉得这个策略太屎了,怎么这么差呢?
我们很容易把结果和策略联系在一起,这样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策略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,直到知道结果──这显然是矛盾的。
我们先看个较能跳脱这个错误的情境,譬如寻求人身保险。你正值壮年,是家中唯一经济来源。合理作法,你应寻求寿险的保障,以确保家人在你意外过世时,仍能得到经济支持。
假如日后你得享天年,你没有得到寿险理赔(假设当初是使用定期寿险)。
那么这些寿险支出都白花了吗?早知道应该都不投保?
不,你知道这样想不对。假如事情不是那么顺利,出现了另一种结果,寿险就会提供很好的保障。
错用结果评策略
这个例子中,你可以将投资策略与结果分得很清楚。你不会说,最后没理赔,所以投保是错误的决定。事实上很不幸,很多人投保都会有这样的想法,觉得买保险如果不出事的话,就是便宜了保险公司。
但是自己又不想且坚信自己不会出事,所以觉得保险就是白白让保险公司赚钱的。这样的想法,就把自己活生生地暴露在风险之下。
但到了投资世界,很多人的脑子就一团混乱,开始完全用结果来评论策略。
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资产配置。为什么买了股票又要买债券?为什么两种资产都要持有?
因为这些不同类别的资产,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,可以稳固整体投资组合的表现。
经济畅旺、前景看好,股市部位可以成为你的资产成长发动机。股市动荡、通缩出现,债券可以稳住阵脚。
因为我们很难事先猜测未来会是那种场景。所以我们两者都投资。
不重结果反而更好
假如你持有股债组成的投资组合,结果未来表现是股票大胜债券,你要责怪自己把40%的资产放入债券,没有100%全部投入股票吗?
大可不必。你这是拿事后无所不知的自己,评论当时面对未知的自己。
这是一个正确策略。尽管结果不是最好。
在《信号和噪声》这本书中,统计学家及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内特希尔(Nate Silver)写出了好的扑克玩家是如何避免这种偏念的。
“他们知道自己无论牌打的好坏都有输赢的可能。他们知道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差异。”好的扑克玩家知道他只能控制过程(策略),而操控不了结果。
“如果你发现了对手的虚张声势,但是他却获得了幸运牌并获胜,你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生气,因为你已经尽你的能力打牌了。更讽刺的是,如果你不那么重视结果,你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。”
对投资者来说也同样如此。
别注意行情噪音
我们不能只通过结果来判断任何领域的表现,显然,一个决定的质量不能完全由其结果判断,但这种观点似乎只有失败的人才会认同(那些成功的人都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们所做出的决定)。
考虑到这一点,这里是给投资者的成功战略:专注于全球多元化的广泛市场,保持较低的成本;不要注意市场每天的噪音(涨或跌的消息);而是要视情况而调整平衡,做投资组合的管理。
经验告诉我们,重要的是不要相信错误决定得出的好结果(要忘记运气在其中扮演的成分),也不要把我们不正确的预测归结为坏运气。如果不这样做,就会导致过度自信,从而就会导致各种代价高昂的错误。
选对策略
投资时,我们应选用一个一开始就正确的策略,不论结果怎样,在逻辑上都是正确的策略。因为它从最根本就是正确的,你才有执行的信心与勇气。
相较之下,许多号称不断根据结果修正投资策略的人,表面上看起来努力认真。但事实上,他们混淆了策略与结果,死命的以为有种策略,可以达到最佳结果。
在长年不断修改投资策略的过程中,他们像是随波逐流的一只落叶,被结果牵着鼻子走,永远在准备上一场战争。
罗凤琴 金融系硕士/合格财务规划师/肯纳格投资银行经纪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